近日,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红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mbrian crown annelid reconciles phylogenomics and the fossil record”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云南发现了一个距今约5.14亿年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为了解环节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示了寒武纪环节动物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
陈红现为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09年从四川大学生科院硕士毕业后,6月开始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任教)、云南大学在读博士,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该论文系她在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之一。陈红副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合作伙伴Luke Parry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侯先光和马晓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陈红,女,1983年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2009年6月起在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任教,主要教授的课程有《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等,主要从事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2015年9月在云南大学进化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蠕虫)是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云南省东部寒武纪地层丰富,盛产特异保存了软躯体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各主要动物类群在这些特异埋藏的寒武纪岩石中已经广泛出现,为了解早期生物多样性大爆发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然而,尽管环节动物是当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门类,它们在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却非常罕见,这导致科学家们在研究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力的化石证据。
来自云南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国际科学家团队6月1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了一个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
研究表明,云南省寒武纪早期多毛类环节动物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属于现生多毛类环节动物中的长手沙虫科(Magelonidae),具有一个典型的铁锹状头部(shovel-headed)和一对细长的触须(palps)。
这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表明丹尼多毛虫和现生环节动物同由一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环节动物冠群。此前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则均为环节动物的原始远祖。
此外,不同于其他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研究显示丹尼多毛虫营管居固着生活。现生的多毛类动物中有许多物种营管居或固定穴居的生活模式,以此来躲避捕食者或在捕食过程中隐藏自己,通常被称为固着类环节动物。
现代生物学家通过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认为固着类环节动物应该代表环节动物进化树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支系,但直到现在,固着生活方式一直未在早期的环节化石中发现。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84-8
http://www.lpssy.edu.cn/smkxx/2020/0611/c1659a59252/page.htm
http://www.lpssy.edu.cn/smkxx/2015/0623/c1560a19791/page.htm
声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