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发布的一条微博引起了硕博士们的广泛讨论。
由于之前有博士生要求换导师,为了避免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上海交大化学学院在研究生新生教育上放出了这样一张PPT,内容更是被部分网友吐槽“给新生洗脑,从一而终,不要提要求”。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微博底下的评论也很精彩,大致细看可以划分为这么几派:
1、震惊反对派
@等到毕业了再改名字回去:难以想象这是出自国内顶级985高校……
@修齐治平江南客:看不到一丝人文关怀,比如第一条学生要是让步,某些导师会无底线的要你帮他打扫卫生带孩子,无限的占用你个人时间,这样再好的苗子都被耽误了。第一条完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和冷漠
@Student-Henry:导师让你喊他爸爸,那是导师把你看作自己的孩子。
@icccChen:中科院研究生,我入所以来一年多了,导师没给过我方向,他就会对你提的东西挑刺,组会骂人,有个东西我提出来被他骂的狗血淋头,半年后被国外发了非常相似的JACS 。今年研三,准备发个专利就毕业赶紧滚,我是不读博了
@Kiiiido:第一条跟第四条自相矛盾了吧既然导师没有义务关心我的个人生活那我为什么需要帮老师干私事
@Justiceofmoral:现在国内的研究生教育都已经扭曲了,说白了导师就是拿学生当低价劳动力,所以好多211的本科毕业生即使拿到3.5的GPA,也不愿意上国内院校的研究生了,有钱的都留学了
2、其实也有道理派
@赤火山:顶风挨个骂。
1.若杂事不是接送孩子,而是报账盖章,取公事相关的快递,那真的是信任。
2.如果汇报内容,导师彻底懂,那说明选题不够新,不够前沿。
3.如果时间允许,高水平论文一篇顶一百篇,学生受益终生。
4.学生个人生活不属于导师职责,按约定发钱即合格。
5.被迫换导师往往弊大于利,社会上也一样。
@强迫症晚期偏执狂:第五条很现实,换导师的确工程浩大。拖着整整耗了一年。
小编的硕士朋友曾这样说过,“我感觉我和我的导师就像包办婚姻,不能日久生情的那种”,淡淡的言语间都仿佛透着浓浓的绝望。其实,你的读研/读博之路是一帆风顺还是充满荆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
而这张ppt主题也是“如何正确处理与导师的关系”,只不过是屁股坐在了校方和导师的角度上,因此才会在微博上被学生群嘲。
这张PPT的争议点其实不少,因为目前国内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导师其实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导师掌握了学生的生死大权。因此,当上交化学学院在PPT称“导师看重你才让你干杂事”时,才让一切看起来那样不对等。
3、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某的悲剧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某被人发现溺亡,其女友认为杨某的死与导师周某有关,声称周某经常使唤杨某,做各种与学术无关的私事,如拎包送水陪吃饭逛超市等,甚至干预其私生活,随后爆出了微信截图。
可以说,这些或许都是压垮这位寒门博士的一根稻草。
无独有偶,2018年3月26日清晨,陶崇园在学校跳楼自杀,年仅26岁,从事后的媒体报道我们得知,陶崇园的导师王攀曾多次要求对方喊他“爸爸”,更是让他说出“爸我永远爱你”这样的话。
上述两个案例中的背景,是不是也是所谓的“杂事”呢?这也能解释为何很多硕博士对本文开篇PPT的第一条,心生不满了。
更何况杂事的范畴非常之广,报销贴票可以算杂事,取快递接孩子也可以算杂事,都可以打着“看重你、信任你”的旗号让人去做,我们曾在公号上问过这样的问题:“导师让你做过哪些跟学术科研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结果大家纷纷选择匿名做出如下回答——
其实,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并非单方面的,如果仅从学生方面来做出种种要求,又有什么规则能对导师进行制约呢?正如有位网友在评论中所说——
@宝石矿物研究博士后:1到4条好解决啊,把学生的学业都交给学校考核,达不到要求学校一定要查明是学生本身的原因,还是导师指导不力;学生不行,留级或不授予学位,导师不行减招或取消招生资格;在低年级时给学生一次换导师的机会,挺好;觉得这些所谓的师生矛盾,大多跟学校管理机制有关~
感觉,这句话比这张ppt好多了,你觉得呢?
声 明